武汉商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武汉市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

啦啦操运动英文原名是cheerleading,创始于1880年的美国校园。它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及宣传、推广,现已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青睐、普及性极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以表演、竞赛等方式增进学生友谊,融洽师生关系,激发了师生的内在激情和动力,提高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校园体育文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武汉商学院啦啦操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旨在改善其不足之处,促进啦啦操项目在本校的发展。

1.武汉商学院啦啦操发展现状

1.1 训练的现状

1.1.1 教练员方面

武汉商学院有多位健美操老师,现有一名啦啦操国际级教练,在校任教十年,一直负责校啦啦操训练及比赛事宜。另外,还有两名女老师也接受过啦啦操的相关培训。其他老师较多为外聘老师,只是从事学校选修课的健美操或形体教学。平均年龄均在27岁左右。

1.1.2 运动队方面

校啦啦操队由24名成员组成,男女比例各占50%,啦啦操俱乐部成员56名,男女比例3:7,其人员来源于全校各院系的学生,以体育学院的学生为主体,各院系均占小部分。其招收渠道为表演招生,师生介绍。啦啦操俱乐部于2017年成立,在此之前的队员来源于体育学院的休闲专业的学生,并是在老师的号召下自愿加入,组建成比赛队伍参赛。在啦啦操俱乐部成立之后,校啦啦操队员则由俱乐部产生,优秀的学生将成为校啦啦操队员,代表学校出去参赛,由此产生啦啦操运动队。

1.1.3 硬件设施方面

啦啦操技术动作较多,对训练场地的要求较高。我校训练场地主要集中在体育馆,负一楼的训练室约为80平方米,具有空调及通风设备,通常用作健美操及健身课程的授课场地,或啦啦操训练场地。一楼两个训练室,较大的长方形场地约为90平方米,连接着的小型扇形场地,通常作为形体课程及体育舞蹈教学和训练的场地,非上课时间多为校体育舞蹈队的训练场地。三个训练场地空高较矮,无法作为技巧啦啦操的训练场地。这也是为什么技巧啦啦操在我校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1.2 竞赛的现状

1.2.1 竞赛的数量及人员组成

啦啦操的赛事举办几乎贯穿全年,其中不仅包括CCA举办的联赛、公开赛、冠军赛、锦标赛等,还包括各种商业性、地方性的比赛。校啦啦队每年较多参加的是啦啦操联赛,包括分站赛和全国总决赛。校啦啦操比赛是我校延续多年的传统,竞赛人员为每个院系的队伍;裁判员由团委、院系老师代表及学生代表组成;幕后的工作人员为各院系的学生会、体育部和文艺部,以及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团;观众来自于全校师生。

1.2.2 竞赛的规则

我校啦啦操比赛由团委负责举办,承办方为每个学院,以不固定的方式依次轮换。其竞赛规则和章程由举办的学院所属的体育部和文艺部制定,进行为期约为两个月的训练。每年以抽签选定出场顺序,项目不定,每学院只能有一个参赛套路,时间不做具体要求。裁判总人数十人,最后得分为均分,百分制。

2.我校啦啦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 师资力量薄弱,性别比例失衡

就学校目前的的情况而言,从事啦啦操项目的老师匮乏,全为女性,未来随着啦啦操的不断发展壮大,老师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将会更沉重。因此,扩大师资,不仅是解决未来现实问题,还有利于队伍之间形成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推动啦啦操更快地发展。

2.1.2 学生观念有误,缺乏具有榜样作用的高水平运动员

据学生近几年招新反馈消,在招新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听到啦啦操的第一反应就是篮球赛中拿花球欢呼的动作,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甚至在为其解释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抗拒。在技巧训练中,因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更多学生都选择规避风险,拒绝参与。

2.1.3 硬件设施不完善,训练受限

技巧啦啦操由一系列翻腾、跳跃、托举、抛接的动作组成成套动作,组别级别越高,难度越大、危险系数越大。因此,在啦啦操训练里安全保障设施及辅助训练器材就显得尤其重要。

2.2 竞赛方面存在的问题